空气动力学系主任:屈秋林http://shi.buaa.edu.cn/quqiulin/zh_CN/index/1898/list/index.htm。
空气动力学系党支部书记:熊渊https://shi.buaa.edu.cn/xiongyuan/zh_CN/index.htm。
空气动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的前身是空气动力学教研室(103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首任主任是陆士嘉教授。1963年成立空气动力学研究室(第一研究室,主任陆士嘉教授),103教研室主任为张桂联教授。1970年103教研室、第一研究室、导弹飞行力学教研室(原608教研室,主任赵震炎教授)合并成立了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教研室即506教研室。1978年底,506教研室又分为506教研室(主任徐华舫教授)、509教研室(主任张桂联教授)和第一研究室(主任李志芳教授)。1985年506教研室和第一研究室合并成立流体力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与航空航天相关的复杂流动机理、飞行器气动布局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取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上百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为*型号研制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
低速低湍流度大型水洞 |
流体力学是我国同类专业中设置最早的、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专业,也是首批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所师资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现有教师38人,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跨/新世纪人才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
流体力学研究所拥有多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其中包括航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的功能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粉体技术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1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空气动力学),近5年完成北京市精品教材3部,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仪器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863、教育部重大项目、预研计划等,参与了国内各类飞行器型号的技术攻关。
主要研究方向:
1. 湍流与转捩及其控制:主要研究边界层转捩后期拟序结构的演化、边界层旁路转捩及其控制。
2. 分离流与旋涡运动的机理与控制:主要研究飞行器在大迎角、高机动飞行状态下的流动分离及漩涡的形成、规律及控制。
3. 计算流体力学:主要研究高超音速流动的机理分析、先进CFD软件平台的开发。
4. 仿生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昆虫、鸟类的仿生空气动力学机理和微小型飞行器的研制。
5. 设计空气动力学:主要研究飞行器先进气动布局、新概念飞行器、增升减阻技术等。
6. 应用空气动力学:主要涉及流体力学及空气动力学的工程应用,如气流粉碎与分级、风沙两相流特性、大型建筑物风荷载实验与分析等。
|
气动声学风洞 |
|
密切曲面乘波体设计 |